梁宗安:“中招”后不乘公共交通
日前,北京本地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唐先生經過33天的治療后成功出院。因他在流調過程中,準確回憶出自己的行動軌跡,為準確判斷疫情源頭作出了重要貢獻,且與之親密接觸者無一人確診,他被網友親切地稱為“西城大爺”。
“唐先生應對疫情的做法,達到了‘教科書式’的水平!绷鹤诎舱f,唐先生在發現自己出現發熱等癥狀之后,馬上騎車到附近的發熱門診就診,并全程佩戴口罩,防范意識之強值得點贊。更可貴的是,他對5月30日以來自己去過的每一個地方都能無一遺漏地回憶出來,而且明確回憶出過去兩周中接觸的每個人,提供了一份38人的詳細名單。尤其是唐先生對6月3日去新發地購買海鮮并做了短暫停留這件事進行了準確描述,這為相關部門鎖定新發地市場并迅速做出反應提供了重要依據。
沒有唐先生的幫助,相關部門最終也會將疫情傳播軌跡弄得水落石出。然而,應對疫情就是與時間賽跑,拖得越久,疫情波及的范圍也越廣,防控難度越大。假如沒有唐先生的精準描述,就很難這么快鎖定新發地市場。
“也許有人認為,西城大爺的記憶力超強,自己沒這能力,恐怕學不來!绷鹤诎舱f:“其實不然,個人防疫做得是好是壞,起決定作用的是防疫意識和責任心。疫情發生以來,我們一直強調少出門、不聚會,唐大爺能清晰記得自己的行動軌跡,說明他沒有亂跑亂走。而且,他‘中招’后騎車就診而不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也說明他有相當好的公共道德意識、防范意識!
回顧幾個月以來的抗疫經歷,就會更加認識到唐大爺的可貴。民眾做好個人防護如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主動報告重要行蹤、積極配合信息采集、掃碼進入關鍵場所等,做到這些其實并不難。對疫情防控構成重大影響的,往往是瞞報接觸史,是有能力配合但帶著僥幸心理不予配合。